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79號)、《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皖政辦〔2017〕98號)精神,進一步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經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簡化審批程序,切實提高行政審批效率
?。ㄒ唬┻M一步放開民間投資市場準入。進一步健全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鼓勵民營企業平等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準入的領域和行業;除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的外,政府推進的重點事項和重大建設任務一律向民間資本開放。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我市自然資源開發、環境保護、能源、交通、市政公用事業、健康養老等領域,除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的外,取消最低注冊資本、股東結構、股份比例等限制。民間投資享受與其他各類投資主體同等的準入標準和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市發改委〈物價局〉、市國土局、市環保局、市經信委、市交通局、市水務局、市信息辦、市住建委、市民政局、市工商局等)
?。ǘ┥罨胺殴芊备母?。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強監管創新,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動態優化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涉企收費清單、公共服務清單和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流程,充分發揮“安徽政務網銅陵分廳”“一張網”功能,依托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和“多規合一”平臺,優化投資項目報建審批事項,壓縮審批時限,除涉密項目外,投資項目審批、核準、備案以及所涉及的各類審批事項全部通過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辦理,實現網上受理、并聯審批、限時辦結、全程監管。持續推進“一次辦結”改革做法,努力實現市本級公共服務項目1個工作日內,簡單事項立等可取,企業開辦2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3個工作日,基本建設項目施工許可40個工作日完成審批手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服務,穩步提高“不見面”審批服務比例,優化簡化網上咨詢、申請、受理、審查、決定、送達等流程,全面推行“網上受理、網端推送、快遞送達”辦理模式。深化“先照后證”改革,動態調整《工商登記后置審批事項目錄》,簡化市場準入程序,縮短登記時限,完善企業注冊登記電子化,探索實現統一網上登記流程、統一登記文書、統一數據規范、統一登記服務、統一信息公示應用。探索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推動更多項目事項管理由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服務轉變。(責任單位:市編辦、市政務服務中心、市發改委〈物價局〉、市規劃局、市工商局、市政府法制辦、市經信委等)
二、強化政府引導,著力增強民企內生動力
?。ㄈ┌l揮政府資金引導帶動作用。優化政府投資方向,加大對財政資金的整合力度,政府投資資金主要投向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社會公益服務、公共基礎性設施等公共領域的項目,原則上不支持經營性項目,發揮對民間投資的引導及放大效益。通過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設立基金等多種方式,廣泛吸納各類社會資本,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大薄弱環節重點項目投入。
市財政通過年初預算安排、盤活存量等多渠道籌集,增加“3+5+X”產業扶持資金投入規模,著力創新投入方式,采用貸款貼息、后補助、以獎代補、債權投資和競爭性分配等多種扶持方式,引導激勵社會資本加大投入,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金”作用,重點用于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在社會保障、公共文化和市政公共服務等領域,積極培育和扶持政府購買服務市場主體。(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國資委〉、市發改委〈物價局〉、市政府金融辦、市住建委等)
?。ㄋ模┩苿诱蜕鐣Y本合作。建立健全PPP模式部門協調機制,采取財政獎勵、運營補貼、投資補貼、融資費用補貼等方式,靈活運用BOT、TOT、BOOT、BOO等模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項目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開放力度,禁止排斥、限制和歧視民間資本的行為,提高民間資本在PPP項目中的比重。積極謀劃和推介一批投資規模較大、需求長期穩定、價格調整機制靈活、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項目,分類明確PPP項目合理回報機制,吸引民間資本參與。規范有序盤活存量資產,豐富民營企業投資機會,實現投資良性循環。積極推進符合條件的PPP項目通過資產證券化方式實現市場化融資。加快在建的已簽約項目建設進度,通過推出典型示范項目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國資委〉、市發改委〈物價局〉、市住建委、市政府金融辦等)
?。ㄎ澹┮龑耖g資本投資重點產業。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建設銅基新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先進裝備制造、精細化工等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在機器人、半導體、耐高溫特種材料等前沿領域謀劃培育若干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和重大新興產業專項,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框架和多點支撐的多元化發展新格局。完善相關政策,確保參與“三重一創”建設的民間投資主體平等享受專項引導資金、金融支持等各類要素保障政策。充分利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特色小鎮、科技企業孵化器、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的基礎條件,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交易市場,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推進創新技術市場交易,縮短科技成果轉化周期,提高科技型企業投資回報水平。支持引導民間資本投向社會事業、國資國企改革、農村新產業、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生態環保等領域。(責任單位:市發改委〈物價局〉、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政府金融辦、市農委、市文旅委、市環保局等)
三、加強要素保障,持續降低民間投資成本
?。┞鋵嵍愘M等優惠政策。加強涉企經營性服務收費和中介服務收費監管。完善社會保障支持政策,落實階段性降低社保繳費費率和援企穩崗補貼等政策;落實適當降低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推進電力直接交易,315千伏安及以上的原一般工商業用戶可自愿選擇執行合并后的單一制或兩部制目錄電價;加強對天然氣價格成本審核,實行非居民用氣量價掛鉤政策。對民間投資新辦企業的房產和土地,投資經營初期確有困難的,可按國家規定減征或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建筑業企業在工程建設中,除投標、履約、工程質量、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外,其他保證金一律取消,支持企業采用銀行保函、擔保機構保函、保證保險等作為上述保證金的繳納方式,對于建設單位拒絕以上形式繳納保證金的,采取聯合懲戒措施。對上一年度未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建筑施工民營企業,當年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減按50%收取,連續兩年未拖欠的減按40%收取,連續3年以上未拖欠的免繳保證金;對上年度不裁員或裁員率低于省城鎮登記失業率且在年度未受到環保部門處罰、非嚴重違法失信的企業,給予穩定就業崗位補貼。鼓勵省級以上開發園區、產業集聚區實行行政事業“零收費”。(責任單位:市稅務局、市人社局、市交易中心、市發改委〈物價局〉、市財政局、市住建委、市經信委等)
?。ㄆ撸┣袑嵠平饷耖g資本融資難題。積極拓寬民間融資渠道。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和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和各類私募工具融資,并給予政策激勵。認真落實支持小微企業貸款“兩增兩控”要求,拓寬融資抵押品范圍,大力推廣應收賬款、保險保單質押融資,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存貨、設備、知識產權、金融資產等動產質押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發起人設立金融租賃、消費金融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鼓勵民營企業設立產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完善政策性融資擔保風險補償機制,豐富“4321”政銀擔業務產品,擴大“稅融通”規模,做到應納盡納。引導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有效管控風險的前提下,下放縣域分支機構貸款審批權限、設立循環貸款、實行年度審核制度,落實無還本續貸。設立續貸過橋資金,緩解小微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完善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盡職免責等政策。落實完善特許經營權、收費權等權利的確認、登記、抵押、流轉等配套制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適合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產品和融資模式。完善民營企業信用評級制度,優化授信管理和服務流程,嚴禁金融機構貸款附加不合理條件。定期開展對金融機構涉企服務收費的檢查。充分發揮政府網站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作用,鼓勵推進“銀稅互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之間的合作,化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促進中小企業融資。(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銅陵銀監分局、人行銅陵市中支、市發改委〈物價局〉等)
四、規范政務行為,不斷優化民間投資環境
?。ò耍┩晟普髮臃諜C制。進一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持續創優“四最”營商環境,深入開展“四送一服”,切實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幫助企業謀劃項目,協調各有關職能部門幫助企業加快項目建設。建立健全政府和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機制,進一步發揮工商聯、協會商會在企業與政府溝通中的橋梁紐帶作用。認真落實“雙隨機、一公開”要求,進一步規范稅收、工商、海關、環保等各類檢查,各有關部門自行組織的涉企執法檢查,必須制定年度計劃、公開公告,不得重復檢查、多頭檢查、隨意處罰。(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政府辦、市工商聯、市稅務局、銅陵海關、市環保局等)
?。ň牛┘訌娬\信建設。認真履行與民營企業簽訂的合法合規協議或合同,不得出現“新官不理舊賬”,任何一方不得隨意改變相關約定。開展政務失信專項治理,對確因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變化而發生合同爭議的,要以誠相待、平等協商、合理合法、妥善處理。引導非公企業嚴格遵守城鄉規劃、土地管理、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規范投資、誠信經營。加強信用信息共享和公示制度建設,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和信用懲戒機制。加強非公經濟人士教育培訓,弘揚企業家精神,引導民營企業家自覺履行社會責任。(責任單位:市招商局、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
?。ㄊ┩晟贫讲榭己藱C制。定期梳理鼓勵民間投資政策措施,確保政策落地。將促進民間投資工作情況納入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并作為督查的重要內容,解決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問題。依托第三方機構,定期對促進民間投資、發展民營經濟政策落實情況、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對執行政策不力、落實政策不到位的縣區和部門采取通報、約談、問責等方式督促限期整改。(責任單位:市政府督查室、市發改委〈物價局〉、市經信委)
銅陵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7月30日